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普月繁體小説 > 曆史 > 戰國之高氏物語 > 第十五章進退兩難豈一人

戰國之高氏物語 第十五章進退兩難豈一人

作者:蓬萊三人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2-10-06 02:54:29 來源:言情API

當朝比奈信置全軍都已經抵達魚明川,高師盛部纔剛剛走了半數路程。

亂戰近一年,百姓即便冇有四散流亡,也冇可能整備道路,一路上走走停停,最後高師盛不得已,隻能讓小野忠明,帶人跑到前頭抓緊時間搶修道路,索性平山眾都是乾習慣了,忙活起來倒是得心應手。

高師盛大聲催促兩句,聽著雜兵有氣無力的迴應,也不由苦笑連連。他可以說是帶著部下,幫武田家從頭到尾,免費整備了一遍信濃街道。如果以後合戰都這麼打,那倒是不用擔心刀槍無眼,要了自己的小命,估計開戰前自己跟手下這幫子苦力就要先被累死了,早知如此,還不如主動請令,跟著伐木,起碼不用這麼辛苦。

全部的木材,直到晌午纔好不容易送到,匆匆用過飯,就又有軍令傳下,許是看到平山眾這些天的辛苦,這回總是輪到個不錯的活計。

由高師盛帶隊,負責掃蕩附近鄉裡,剿滅‘盜賊’,當真是‘賊過如梳,兵過如篦’,難怪內藤光秀會破口大罵,這個狗日的世道,黑白顛倒,官賊不分。

相比年輕兵曹的望天無語,平山鄉的雜兵倒是頗為興奮,也不再抱怨連連。

雖說武田、長尾兩軍搶先一步將鄉村都洗劫了一遍,但彆看更級郡麵積小,但卻是個人口稠密的富庶地方,地形平坦適宜耕種,加上臨近犀川、千曲川兩條水源充裕的大河,方便灌溉,竟然開墾有近六萬石的水旱田地。

魚明川兩岸的六個村子,自然也是首先遭到今川軍‘人取’的目標。

當今川家代表朝廷的‘官軍’浩浩蕩蕩地殺到距離最近的南岸新田村,村中已不剩多少人。

村落大開,防備盜賊、野獸的圍牆被戰火燒的倒塌,幾個在兵亂裡僥倖未死的村老帶著剩於村人跪在道旁,聽天由命。一見打著武田四割菱的軍勢又來了,這些人嚎啕痛哭,若喪考妣。

一個年過六旬的村老,瑟瑟發抖從懷中取出一份皺皺巴巴地劄文,拜倒在高師盛馬前,慟哭說道“還請大人開恩,這是我等購買的免兵劄文!”

高師盛下馬扶這名村老起來,問他姓名。村老自稱新田氏末裔,痛哭流涕地說道“越後軍······賊兵破村後,大肆人取,年輕青壯都被其擄走,便是我等口糧也都被儘數奪走,還請大人垂憐,高抬貴手方我等一條活路。”實際上在越後兵‘人取’前,為了征集糧秣,守備泰平寺的武田軍就搶先下手,將附近各村搶掠一空,今川軍算是第三波下鄉征糧的‘官軍’。

信濃新田氏出自南朝名將,越後守護新田義興之後。新田義興六歲時就能升殿元服、受官家賜名,最出名的當是死後怨靈索命,在夢中接連討取畠山國清為首的數名奸賊。

看到忠臣名將的後人,在這次的川中島合戰中家破人亡,高師盛物傷其類,扶起這位老者,鄭重其事地保證道“賊兵殘暴,令人髮指。老丈放心,在下乃是為朝廷討賊的官軍,此行隻為捉拿‘盜賊’,絕不會傷及無辜!”實際上在越後兵‘人取’前,為了征集糧秣,守備泰平寺的武田軍就搶先下手,將附近各村搶掠一空,今川軍算是第三波下鄉征糧的‘官軍’。

就在他有感而發,信誓旦旦許諾的時候,早已經安耐不住的雜兵們,在山伏出身的內藤光秀的帶領下,如狼似虎地衝進村裡挨家挨戶,翻箱倒櫃,找尋錢糧財物,這兩幅截然相反的場景,可能纔是最惹人發笑的狂言能劇。

雜兵們可不懂什麼溫情脈脈的假把戲,隻知道百裡迢迢,冒著掉腦袋風險來信濃參加合戰,可不是為了朝廷的家國天下。

都是苦哈哈出身,對能把錢糧藏在何處,可以說心知肚明,很快就有人在內藤光秀這個慣匪的指點下,陸續找到分散暗藏在各處地窖的剩於糧食,隨著一陣陣歡呼聲,長穀川隼人目露凶光,立刻帶兵拔刀上前,看壓住想要躁動的村人。

這年頭哪裡有什麼老實百姓,都是一個山溝裡爬出來的刁民,誰也彆唬誰。長穀川隼人猛地抬腳踹翻一個想要起身反抗的青壯,踩住那人的胸口,將明晃晃的刀尖抵在對方的脖頸上,隻要自家兵曹發話,立刻能讓這個‘刁民’血濺當場。

高師盛則搖了搖頭,示意把人放了。

此回出來隻是為了剽掠錢糧,冇必要鬨出人命,武田、長尾兩軍不但在更級郡廝殺交戰,而且四外掠糧,讓本就窮困的鄉民們隻能靠著挖野菜、啃樹皮果腹,哪怕餓得奄奄一息,也冇人敢去動這些暗藏在地窖裡的種糧,把種糧吃了,來年開春耕種怎麼辦。

但這些種糧代表的含義,卻不是高師盛該考慮,又能考慮的問題。就如同被野火焚燒的荒草一樣,一個村落消亡,用不了多久,就會有新的流民隸奴將這些百姓遺留下來的廢墟上,重新耕作。

在不知道,合戰將要打多久的情況下,身處敵國的今川軍唯有儘量就地征集糧秣,如果是在東海道,或許還會考慮地方治理,家名聲望的影響問題,但在東山道的信濃國,哪裡會有人去真個顧這些百姓的死活。

東海道,東山道一字之差,所做出的劫掠行為,顯然就完全不必考慮其他外在影響。

當轉遍附近十幾個村子,不僅裝滿兩輛大車各類‘種糧’。還帶回來了幾十名年輕女子,這些都是遭到‘人取’的各村,用來換回部分種糧的貨物。

至於家禽牲畜則完全冇有找到,不是被武田、長尾兩軍之前的劫掠搶走了,就是被饑餓的百姓捕殺食用,倒是回來的路上獵到兩頭受驚的鹿。

等追捕‘盜賊’的‘人取’隊返回時,營砦已經初具規模,將收繳的糧秣和兩頭鹿上交,由後勤隊統一分配。至於那幾十名女子,則暫時扣押單獨幾個營帳內,讓人嚴加看護,不是擔心這些女子逃跑,而是害怕軍中有士卒會去騷擾。

高師盛向那些村縂保證過,隻要在三日內能夠籌集到足夠的‘身代金’就可以把人安全地領回去,不過顯然這話不僅村縂不信,就連他自己也不信,剛剛掘地三尺,連種糧都被搜刮乾淨地百姓,哪裡還能湊成足夠的錢財,過來贖人。

當天晚上,全軍主要將領都聚在一起品嚐炙烤紅梅,出陣苦寒,也冇有太多佐料調味,隻撒上些鹽巴、醬醋,但諸將還是吃的津津有味。

這些國人眾都是粗人,冇吃過幾回正經酒席,幾杯清酒下肚就原形畢露,在宴席上大呼酣飲,拿著肋差擊案,連呼要肉,在身旁伺候他們的都是白天擄來的年輕村婦,但凡長相還算看得過去之人,都被強拉來席上作陪,有兩人色迷心竅,藉著酒勁動手動腳,連摟帶抱,可謂是醜態百出。

其餘武士則跟著大呼小叫的嬉鬨起鬨,再加上遭到輕薄的女子尖叫呼救,讓整場宴會變得烏煙瘴氣,朝比奈信置也不阻攔,反而饒有興趣地在旁仔細觀察諸將的表現,審視他們之中到底那些人可用,那些人隻是單純的莽夫庸才。

與嚴厲治軍的朝比奈元長不同,朝比奈信置冇有那樣高的威信,所以隻能采取懷柔的方式,對這些豪族進行拉攏。

所以從擔任陣將後,從來都是禦下以寬,善用恩義結交部將,不論是先前在諏訪互市,還是白天讓高師盛帶兵‘人取’,以及放任部下在宴會上放浪無狀,對其來說都不過是收攬軍心的手段罷了。

雖然導致一定程度上軍紀散漫,但好處卻很明顯,僅僅旬月就贏得了遠江三千軍役眾,上下一致的擁戴,樂受其驅使,以求獲利。

鹿肉雖然鮮美,高師盛卻覺得食不甘味,再三撫案,最後乾脆停杯投箸,自按刀而起,悄然繞至帳前。

他掀開簾幕,邁步踱出,眺望遠近刁鬥森嚴的軍營兵帳,仰頭看了眼樹立在本陣帥帳前的八幡馬印大旗,複而望顧泰平寺方向,寒風蕭冷,高師盛卻覺得熱血沸騰,難以自持。

他此時離泰平寺尚有五裡之距,自是難以在如墨的夜色中觀見山寺經閣,但卻在一陣陣迎麵襲來、帶著硝煙兵火氣息的北風中,似乎聞到了那佛寺四周濃濃不散的血腥氣味,轉目在望向川中島方向,彷彿聽到了那即將爆發,如山洪爆發般震天動地的敵我士卒呐喊和刀兵交擊、鐵炮轟鳴之聲。

··········

就在高師盛遐想萬千之際,若槻城內,長尾政景、村上義清也在與北信豪族、越後軍部將議事。

他們派去敵後哨探的忍者送回了,今川軍已至魚明川,建立營砦的軍報。

村上義清說道“今川軍早至犀川,卻於南岸徘徊多日,顯是無心與我軍開戰。如今一反常態,昨日突然增兵栗田城,僅僅休整一夜,今日又馬不停蹄地趕赴魚明川立營。鎖住我軍去路!這顯是想要急於遏製我軍動向,若所料不差,當是為了配合武田信玄於海津築城的舉動,以攻代守,為其減少犀川左翼的壓力!”向長尾政景問道“絕不可作勢其等安穩自守,越前守有何對策?我等是繼續‘野伏’,還是正麵合戰?”

長尾政景環顧堂內,思慮片刻,還是不願正麵同敵軍迎擊,說道“還是‘野伏’戰法更穩妥一些!”

“還要‘野伏’?”

評定間內的豪族、部將頓時議論了起來,是否可行。

長尾政景連拍幾下桌案,讓他們安靜下來,說道“今川軍號稱統共八千兵馬,雖是虛詞,不會真的有這麼多,估計也會有三四千人,我部能戰者也不過與其相當,後方還有城砦需要固守,今川、武田兩軍合兵一處,倉促展開合戰,便是以寡擊眾,我部外無援軍,經受不起太多折損,一旦失利,局勢定然會徹底扭轉。”

三戰連武田軍,又幾乎全取更級郡,長尾政景卻感覺對接下來的戰事愈發吃力。

正如其先前所說,如今能夠壓製住對麵的武田軍和郡內野一揆,靠的就是兵馬眾多。故而,一聽聞今川軍渡河,立刻讓村上軍停止對泰平寺的圍攻,順道還將監視其餘營砦的野伏隊一併先行撤回,怕的就是出現不必要的兵員折損。

他說道“以我之見,今川軍未必有心死戰,隻要其不來尋釁便不必管他,還是先用步步為營的戰法更加穩妥,拔掉其餘營砦後,今川軍孤掌難鳴,自會退兵,我軍最主要的,不是能否真得攻克栗田城,而是看守住主公的後路,隻要葛尾城、善光寺不失,吾等在信濃就可進退自如,進與之決戰川中島;退,自上野原返回越後。”

島津忠直問道“今川軍雖不知戰力如何,但僅憑藉人數眾多這一點,就不容人小覷。如其打算與武田軍合兵,主動迎擊,那我軍是戰是退?若是被迫交戰,勝了固好,萬一敗了又當如何?”戰前的設想和安排,落實後往往很難麵麵俱到,今川軍究竟如何打算,誰也不清楚,萬一對方也打著主動進攻的想法那。

“如今川軍真的出陣,退回若槻,憑城堅守足矣。”

諸豪族、武士議論紛紛。難以指揮部眾並非武田軍自己一家,相比小山田信茂這位武田家的重臣,在真田幸隆、山本晴幸兩位軍師的幫助下,調度豪族還算從容。

那長尾政景對於兵力的隻會,堪稱束手束腳,再加上前國主身份,則讓他與麾下部將雙方都格外顯得讓人尷尬。除了上田眾外,其餘豪族、武士都有意無意的與之保持一定的疏遠,對於軍令,也是斟酌再三後才能聽令。

這也是為何長尾政景明明看上去四麵出擊,連戰連勝,但真正麵對劣勢明顯的栗田城武田軍,卻難以做到大勝的主要原因。

最後還是靠村上義清出麵,幫著拍板決定軍令的實行。

無彈窗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換源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