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給足輕、丁壯們傳授之前,高師盛昨夜便讓人將這些經驗總結起來,大概二十幾條,供自己學習揣摩。
比如防守時與敵人槍衾對刺時,一定不能害怕後退,整個隊形被破壞、衝散後決計是冇有活命的可能,不是被監陣的武士處決,就是被敵軍趁勢亂槍捅死。
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齊心協力,撥打敵陣長槍,低頭用陣笠護住麵頰喉嚨,必要的時候也利用籠手、卷腹格擋長槍的抽打突刺。
再比如;衝鋒的時候,麵對敵軍的弓箭、鐵炮一定不要停下腳步,衝鋒速度越慢,越容易被射殺在地,唯有用最快的速度衝過去,纔有活命的機會。
箭矢射速也冇有想象中那麼快,在近距離作戰的情況下,即便是弓術在優良的武士,也難以在短時間射出太多的箭矢,比起弓手,鐵炮的填裝更加緩慢。
戰國時期的鐵炮非常落後,不但瞄準精度差、射擊距離近、故障發生率高,射擊速度慢得驚人,射擊後產生的煙霧影響射擊,易受環境影響,如雨天,大風,過度潮濕等。
發射流程極為繁瑣,第一步,先要打開袋,取出一定份量的放入槍管,再用鐵釺舂實,然後放入鉛彈;第二步,磨擦火石,點燃火繩;第三步,瞄準目標,扣動扳機,使火繩落下點燃,然後第二輪發射,還要提前清空槍管內的火藥殘渣,不然就有可能炸膛。
鐵炮足輕非常依賴的統一指揮,鐵炮足輕的隊列動作,主要由指揮的鐵炮組頭髮出,冇有了指揮,有些士兵恐怕獨立完成發射流程都有困難。從這一點看,戰國時期鐵炮的使用是很不成熟的。
所以,在衝鋒的時候,麵對敵人的槍林彈雨,絕對不能畏縮,一定要利用最快的速度衝上去,隻要衝倒敵人麵前,逼迫對手白刃戰,那些缺少甲冑長槍的輕兵,絕對不是對手。
而且白刃戰中殺敵後,切記絕不可停步不前,哄搶敵人的首級,遺落的財物也不允許去撿,如果都去搶這些東西,不但敵兵會獲得喘息之機,甚至還可能讓敵人趁機反攻,死在戰場上,撿再多的財物,也是無用功。
自出陣以來,高師盛在冇有確立任何軍令的情況下,首先便頒佈賞罰標準。
如果說教丁壯們如何殺敵求生,隻是一廂情願的話,那嚴賞罰則是儘量保證,真正開戰後,手下這些遭到裹挾的足輕不至於一鬨而散,將自己扔在戰場上等死,畢竟人多力量大,前麵有足夠多的人擋刀,躲在後麵的將官,活下來的可能性才更大。
賞罰的重點在於‘號令正部伍,賞罰明信諾。’以嚴苛的軍法逼迫怯懦之人,變得勇敢,然後再以賞賜使誘勇敢者赴死。
勇怯有性,強弱有地。吳越兵勁,關東毛野剛強,東夷怯,美尾懦,吉備淺薄,陸奧之人壯,海岱之人多詐,出雲之人武,築紫之人銳,唯河內人勇厚。地勢所生,人氣所受,勇怯然也。
海岱之地,東海道之古稱。且不論對於其他地區百姓的評價是否正確,但對於海岱多詐的評價,高師盛深以為然。
長久的市商通衢而形成狡詐風氣,確實隨處可見。乾大事惜身,而見小利而忘命。
畏懼刑罰的同時,又渴慕錢糧賞賜,不然這拔選出來的三百餘徒士也不會,這麼輕易就被裹挾,但同時‘多詐’的秉性,也讓海岱之卒遠不如越毛二兵老實耐戰。
想要以軍法來強行約束,這群狡詐之民,著實困難非常,而且駿府法度嚴厲,條文甚多,包括了方方麵麵,真的全部使用,隻會適得其反。
這三百於人受到裹挾,本就怨憤深重,此前也冇有受過軍紀、軍令,哪裡有多餘的時間去詳細告知對錯,等全部教會,不知道要過多長時間,早就延誤了軍期。
故此,他僅簡單的申述了三條軍令“不從令者,斬。臨陣畏敵逃亡者,斬。戰未畢敢於哄搶首級、財物者斬。”
同時作為安撫,也承諾凡戰後繳獲之物三成歸於軍中,二成歸於吏,剩餘五成儘歸士卒均分。”這算是在巧言蠱惑,實際上高師盛一個還冇有確立軍職的鄉佐,哪裡有資格給徒士畫餅。
這三條處斬令很快被用上,兩天的行軍途中,共發生兩起徒士逃亡的情況,第一起發生在白日,趁著解手時有三人串連逃亡,有兩人成功,隻有一人扭傷腳踝被抓回來,當眾處斬。
這次動手的不是青木大膳,而是特意選了一名生手,連砍了四次,纔將那名逃兵的人頭砍下,但其臨死前淒慘的哀嚎,並冇有起到多大的震懾作用,反而是白日裡兩名成功逃亡的例子,給了壯丁莫大的鼓舞,當晚又有一隊徒士,用篝火燒斷了捆綁的繩索,再度集體逃亡。
因為冬夜暮色昏暗,高師盛並冇有派兵貿然追擊,隻讓人用弓箭、鐵炮射殺。
一陣伴隨著轟鳴的火光躍動,待硝煙散去,除去兩三人運氣不好被打中,倒地呻吟外,其餘的人倒是按照白日聽來的訓教,拚命狂奔,一轉眼都躲入茫茫的林地間,消失不見。高師盛依稀看到那根樹起的木樁,在雪地間矗立,不覺無奈長歎,擺手一揮,幾名武士快步過去,手起刀落,將受傷的逃兵全部刺死,割了腦袋掛在旗杆上。
還未真個上戰場,就已經先後殺了三十餘人,幾乎快趕上什一抽殺令,不過總算是遏製住了逃亡的趨勢,或者說佐久城已經遙遙在望,讓壯丁們失去逃跑的機會。
因為征發軍役出陣,沿途宿場都臨時設有兵站,派遣郡兵駐守,維持秩序,不過不是為了給軍役眾補給物資,而是負責監督,防止出現敲詐勒索,甚至縱兵劫掠的惡黨。
到達郡治城下時,把守路卡的兵曹伊達宗綱趕忙前來見禮,對高師盛能一口氣抓來這麼多壯丁,嘖嘖稱奇,但看見旗杆上掛滿的人頭,麵色古怪,卻也冇有多說什麼,畢竟早就領教過他嚴苛酷虐,客氣地引著平山鄉的部眾便往軍營而去。
依舊將高師盛的部眾,安置在上回來時的舊軍營內。彼時整個營砦人聲鼎沸,來往的也皆是各家豪族帶來的足輕,為爭搶營房,紛紛大打出手,爭凶鬥狠,場麵一片混亂,不知道的人還以為起了內訌。
對此郡兵也不上前製止,隻是手持長槍的站在崗哨各處,冷眼旁觀,似是早就習以為常。
高師盛一想到將要跟這樣成色的友軍,一起去北信送死,心中就情緒實在是無法言表,不由暗自搖頭,向淨土真宗的‘設慧菩薩’祈求庇佑,希望能夠保佑自己,不要被這幫散漫的國人眾拖累,提前死在川中島合戰之中。
就在高師盛唸佛之際,平山鄉的足輕和丁壯們在武士的指揮下,也加入到爭奪的行列,並且仗著人多勢眾,很快就霸占住一排屋舍,將原屋主通通趕了出去。
晌午,全軍呆在營房休憩,生灶做飯。
高師盛則來不及休息,厚顏前往奉行所找到鬆上刑錄出麵,通過私人向郡裡戶曹,花錢領買來了自家各項短缺的物資,又在對方的提醒下,花錢在城下町部落民開辦的草履屋購買了一大批草鞋,畢竟進了信濃後,物資就很難征集了。
因為大量足輕的湧入,未曾想連平日不止幾個錢的草鞋,價格也翻了幾倍,趁著這段休憩的時間,把淘來的舊軍服、空白靠旗和陣笠、長槍加緊繪畫上高氏家紋,匆匆晾曬乾後,便給各隊發下去。
明日郡守檢閱,總不能還是流民打扮,新卒們都得穿上軍服。與此同時,他還要提前帶著麾下的武士前往校場踩點,找個好位置,來安插平山黨的流旗,免得到時候連列隊的位置都找不到。
第二日辰時,全軍換裝完畢,出營開始檢閱。
檢閱的場地,就選在眾多軍營中間的空地的高台前。
高師盛換上戎裝,披甲帶刀立於印有‘源氏車輪紋’的大旗前,武家家紋駁雜,每家稍有門跡出身的豪族少則七八種家紋、替印,多者甚至有一二十種。
遠江高氏主紋為高階氏流傳下的‘花輪玉紋’,分支庶流使用的則是‘寄懸輪替紋’,繪製日常使用器物上的則是族中世代擔任足利執事,室町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將軍尊氏公特許使用的‘二兩引紋’,當出陣流旗則多使用,俱有代表萬勝之意的‘源氏車輪紋’。
如長穀川隼人、長田盛氏二人帶領的郎黨,因擔任高師盛的旗本護衛,身後靠旗則一律白底無紋,用朱墨統一寫著‘南無三寶大荒神’南無為佛教語讚美、讚頌的意思,宗教引申意義為皈依。三寶荒神是秋津特有的佛教神祇之一。守護佛法僧三寶,厭離不淨。
其餘新卒則隻簡單的在空白靠旗之上,用黑墨畫著兩個相交的圓圈,權當‘寄懸輪’,數百靠旗迎風招展,再加上這些徒士,最前排的足輕皆是甲冑俱全,持槍跨刀,全體列隊,還算齊整有序,看上去倒是還算威風凜凜。
高台之上,朝比奈郡守、檢非判官山內氏豐、勘解通判原田連直、城主濱名信親、刑錄鬆上信光為首的八曹屬官等郡國吏員,亦從朝比奈郡守觀閱。
一時間,高台上群英畢集。從遠處看去,飄搖的旗幟下邊儘是烏帽黑狩的‘郡國貴人’,朝比奈郡守高踞上首,一二十人跪坐兩側,為配合檢閱,諸人皆佩戴打刀,掛在腰間的印綬顏色不一。
恍惚間高師盛彷彿置身前朝舊畫,國司守護奉命檢閱兵馬,拔選材勇壯士,隻可惜官軍為朝廷征討四方不臣,獻俘闕下的盛況,隻能在古書中追憶,而今隻有武家鄉曲,為土地私財爭鬥廝殺。
城中百姓聞訊,多來觀看。城頭、營外到處是人,有百姓、有浪人,男女皆有,城下町為之一空,對於遠江國百姓來說,今川家的兵馬就是保護他們安危的官軍。
高台兩側的,陰陽童子振袖白衣立於太鼓前,臨時客串‘雅樂寮協律郎’負責的指揮的神社陰陽師,請示過朝比奈郡守後,親自以木槌引導擊鼓,宣佈檢閱開始。
最先是臨時從‘揚屋’征集的祭樂隊入場。
前後十六名額抹白巾的綵衣力士,肩抬步輦,樂者各執不同的樂器,或吹或擊,力士的步伐與樂聲相和。
校場四周設有圍欄,各立旌旗,樂隊繞場一週,歸於高台左側。
參加檢閱的一千郡兵穿著剛發下的褐色衣甲,排著整齊的隊列站在場外,等樂隊至台左停下後,先從樂進的第一曲起,按照各曲次入場。
曆朝舊製,郡國守護之檢閱主要是考校騎射,其次為行列戰陣。
佐久城這支郡兵訓練已久,跟隨鼓點、法螺號聲,進退有度,在各自兵曹的指揮下分散聚陣,驅使如人之臂。不過主要考察的不是旗本常備,派出來隻是為了拋玉引磚,讓國人眾知道自己跟今川家的實力的差距。
國人組成的軍役眾,隻是粗通隊列行進而已,並且明天就要北上信濃,今天的檢閱也冇有要求國人眾按照郡兵的複雜標準,能起到激勵士氣的作用就可以了,因此各家國眾鄉曲的流程是比較簡單的,不演陣法,軍役足輕隻需從台下通過就可以。
因各鄉曲人數兵力不同,西遠江的三千軍役眾與陣夫,分彆依部眾之規模,分彆定順序,次第入場。
在每一鄉曲前,皆有各家國人的流旗為牽引,並有郡兵為前行引導,軍役眾隨在旗後,依鼓點前行。
每鄉曲之間,為防止衝撞,特意安排地相隔甚遠。
沿著實現規定好的路線,諸多鄉曲一個接著一個地從場右側行至台下,到得台下的士卒跟隨武士,轉首目注高台,高師盛的部眾跟著一起,紛紛擎槍拔刀,跟隨著郡兵的話語,奮聲呐喊“萬勝!萬勝!”
無彈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