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良義時微微側目:“來者即客,新九郎已到,咱們這就開宴罷!”卻是位謙謙君子,將誤入會堂的眾人,以客禮相待,用摺扇輕釦桌案,十來位貌美遊女,托著食盒魚貫登堂,為諸人依次撤去冷膳,重新擺放布食,堂下的女樂鼓瑟吹笙,朗詠白舞。
除了高師盛身旁有彌七郎服侍外,長田盛氏等人也都有遊女伺候作陪。
藉著舉杯飲酒的機會,高師盛發現對麵的三河國人眾,一直都在對打眼色,顯然是想要一會兒,給他這個今川家的不速之客,一點顏色看看,心念電轉:‘看這些人的架勢,定然是想要辱我取樂,無外乎言語奚落,來折我的麵子,屋形殿麵前總不好動手打人——就算動手也是不怕,僅青木大膳自己一個,就能將之全部打倒在地!’
對麵的三河國人眾,高師盛隻認識三家豪族。
分彆是之前向他發難的大河內氏,坐在他斜對麵的中條家的少主中條秀隆,以及添居末位的櫻井鬆平家的子弟鬆平信安,按輩分應該是自己再從弟。
在座的國人武士,多是東條吉良家的附庸,換而言之,也就是說吉良義時,早就接替自己被拘禁駿府的兄長吉良義安,坐上了東條家的當主之位,在西條宗家丟失本據後,為了避免引發內亂,隻能主動或者被迫,前往駿府參覲,充當人質來換回宗家丟掉的西條城。
為了進一步確認,心中的揣測,恭謹問道:“在下孤陋,隻認得中條采女、鬆平掃部允,不知餘下諸位都是三河國內的那家武門?”
吉良義時舉杯輕飲,大河內國綱心領神會,代為答道:“在下乃是大河內但馬守國綱,這位是足助鈴木氏的次子,這位是小笠原備中守的從子,這位是細川彈正中的愛婿山岡善次郎…………”
一個個名字從大河內國綱口中說出,這些三河國人都是大有來頭,要麼是國人豪強的子弟,要麼就是東條家的譜代家臣。高師盛愈發堅信,三河吉良氏內部,一定是出現了分裂的苗頭,不然怎會全部都是東條家的譜代和附庸,被派去駿府跟著一起充當人質。
三河吉良家的宛行,就有與平山鄉接壤之地,可惜他人微言輕,不能上前分一杯羹,不過明早拜見朝比奈郡守之時,倒是可以告知這個訊息,讓自己的舅父來從中漁利。
不管心裡想的如何,每當大河內貞綱介紹到一人,高師盛便就站起身來,與對方互行一禮,來赴宴的武士,都是吉良義時的馬迴眾,未來控製東條家的心腹,而今被一網打儘,全部都發配到駿府城,可見鬥爭到底有多激烈。
介紹完,大河內貞綱伸手遙指,坐在右側席居上的長田盛氏等人,問道:“不知這幾位都是遠江的那家國人?”
高師盛從容自若:“這幾位分彆是遠江豪商長田家的少君盛氏、鹿島新當流免許皆傳劍豪青木付盜大膳、平山莊差役長穀川隼人、小野忠明……”
“您帶來的隨從,可暫去彆院飲。”大河內貞綱聽到一半,便毫不客氣的出言打斷。
並非他傲慢無禮,實在是這幾人出身太過於卑微,這幾人裡,唯有青木大膳這個受領鹿島新當流免許皆傳的劍豪,還算有資格與陪席共飲,其他人不是商賈就是平民,實在不值一提。
青木大膳、長穀川隼人勃然大怒,見對方如此輕視自家,當即就要起身發作,高師盛示意幾人坐好,從容說道:“在座皆為我友人,不知但馬守所言隨從何意?”
“身為武家子弟,卻與庶民為友。”大河內國綱嘿然,咄咄逼人道:“敢問新九郎官途為何?”
“蒙駿府大殿不棄,將在下表舉為右兵衛府八位大誌官,署理一鄉之民。”高師盛恭謹的朝駿府城方向虛行一禮,很是鄭重,答道:“我之友人與諸位,同為駿府奉公,未曾見有何高低貴賤之分。”
對於官途虛名,他根本無甚看重,更何況他是今川家的代官,又不是指著朝廷官位到處乞食的落魄公卿,隻要今川家仍舊是雄據東海道的百萬石大大名,他作為駿府直臣的身份,隻會遠比三河國豪族來的尊貴。
“右兵衛倒是能言善辯!”大河內國綱越發惱怒,請示吉良義時,說道:“殿下,既然其等皆是賤役小人,國綱敢請,喚旗本前來,將他們全都驅趕出去!”
“是麼?”
大河內國綱得令,馬上想要喊人。
吉良義時卻語氣一轉,說道:“我觀新九郎諸位友人魁梧雄健,俱非常人,皆為勇士,如何不能與本殿共席同飲,正如新九郎所言,今日無有高低貴賤,隻有為駿府奉公的武士。”他馬上就要去今川家充當人質,若是驅趕駿府奉公人的事情傳揚出去,難保不會有宵小之徒,藉故生事,用流言中傷自家。
他可不想跟自己兄長吉良義安一樣,落得生死不知的下場。無論如何,也不能表現出,有抗拒從屬今川家的態度。
“殿下,與之同席實在有失本家的體麵,折損幕府的威儀!”大河內國綱還想要勸誡,但看到吉良義時嚴厲的目光,不由悻悻然地退回原位。
…………
堂內燈火通明,遊女已把酒食布好,吉良義時為緩和對立氣氛,舉杯勸酒。堂上諸人滿飲而儘,飲畢,皆亮出杯底,以示飲完,這是宴會痛飲的一個規矩,也是表示對敬酒人的尊重。
唯有高尾花魁端坐不動,始終麵帶微笑,這是她與吉良義時的‘初會’,按照規矩花魁既不會同客人說話,也不會用膳飲酒,隻是靜坐主位上,觀察來客的身份,是否值得自己相見第二次。
其中主要考察標準,就是客人的財力,吉良義時冇辦法在佐久城長住,所以今夜,纔會特意舉辦如此隆重的宴會,安排諸多藝伎表演,來取悅高尾花魁,以求今夜能直接成為對方的入幕之賓。
大河內國綱不肯罷休,指著高師盛勸道:“身為客人,隻飲一杯怎夠,且再來飲過一回纔是。”
他不過是一介家臣,哪裡有資格代替主人勸酒,明顯是想藉機生事,高師盛也不爭辨,讓旁側彌七郎替自己滿上,帶笑將之一飲而儘,而後將酒杯掉了個個兒,杯口朝下,杯底朝上,晃了兩晃,暗示到此為止,自己不會在多飲,回絕的意味十分明顯。
大河內國綱裝作冇有看懂,連連搖頭:“新九郎未飲夠!未飲夠!”直接命令旁側長田盛氏桌的遊女:“且為新九郎滿上,再喝一杯!”那遊女不敢拒絕,見高師盛並未麵露慍色,大著膽子,提起白瓷酒壺將酒杯續滿,繼而端起來,勸他飲酒。
‘通名’隻有親朋故舊和地位高過自己之人才能稱呼,被外人直呼其名,是一種極大的不尊重,若是高師盛未有官位,確實可以用通名代稱,可他已經自告官職,怎麼還能直呼其名。吉良義時作為此間主人,又貴為屋形殿,稱呼高師盛的通名倒也罷了。大河內國綱算什麼?一個三河國人的家臣而已,高師盛身為今川氏直臣,又是關東名門,當著這麼多人的麵被他呼名灌酒。
在座賓客都飲一杯,高師盛破天荒喝了兩回,已經是給足了對方麵子,再喝第三次算什麼?須知灌酒也是對人的一種羞辱。
長田盛氏等人目露不岔,他們都算是高師盛的下屬,見主上被人如此刁難,大為不滿。
高師盛若無其事,接過酒杯,笑道:“美酒佳肴,豈能不飲滿三爵,何況我正該替家祖謝過大河內氏的贈城之恩,君家東海名門,願以此酒,恭祝武運昌隆!”說罷,一飲而儘。
飲馬城最初是吉良家在遠江國的引間莊城,由譜代大河內家擔任城代管理。‘應仁之亂’中被高師盛的祖父,遠江高氏前任家督高師平帶兵圍攻,以土攻、斷水兩策逼迫大河內國綱祖父信貞開城退降。
大河內國綱聞言,叱怒而起,丟失飲馬城一事,一直都是他家近些年來,最為恥辱的敗跡,被仇人拿來在宴會之上,當眾取笑,他頓覺周圍人看向自己的目光中,都帶有歧意,怒髮衝冠,指著高師盛怒罵道:“爾等高氏佞臣餘孽,亂臣賊子之後,屋形公殿下允你陪座末席,已是抬舉恩典,不思悔過舊罪,反倒在此恬不知恥地大放厥詞!”
再往前追根溯源,高氏與吉良氏兩家的仇怨,可遠不止一座飲馬城這麼簡單。當初‘觀應擾亂’,就是足利直義與高師直髮生對立,北朝足利幕府內部,分為直義派和師直派。後來矛盾惡化,才發展為“觀應擾亂”,又稱“觀應之亂”。北朝正平4年/南朝貞和5年(1349年),高師直一派襲擊了足利直義。
副將軍足利直義逃往兄長,及幕府公方足利尊氏的邸宅中避難,但高師直率大軍包圍了足利尊氏的邸宅,請求尊氏令直義退隱。足利直義被迫出家,法號慧源。
在足利尊氏的縱容下,高師直一度危害到足利直義的個人安危,最終被迫投奔南朝,而當時吉良貞家就是直義派的大名,也因此受到師直派的清算。
吉良氏雖然一直都是,足利幕府的有力一門眾,甚至擔任過東海道總大將,但因吉良貞家有過追隨足利直義,投奔南朝的叛亂之行。
天下泰平,室町幕府分封受賞,吉良氏彆說三管四職,就連原本吉良貞家擔任過得奧州探題,都冇有能保住,被幕府改任給了斯波氏的同族大崎氏世襲,反而身為吉良氏分家出身的今川了俊,卻當上過一任九州探題,在官途上穩壓宗家一籌。
作為報複,高師直兄弟發動叛亂,到最後為上杉憲能殺害的背後,也不乏吉良氏的推波助瀾。
這些陳蕎粟、爛穀子的舊事,還拿出了說項,隻讓高師盛覺得對方實在淺薄無知,實在對不住大河內家東海望族的資曆。
“《尊卑脈係》中詳細記述,我遠江高氏乃是關東執事高階武藏守重茂一脈,與高師直遺腹子,高階備中守師秋家早就分宗各立,甚至在討伐高師直之亂中出力甚多,因此才被等持院殿大禦所委任為關東執事,負責監察公方和管領,昔告君知。”足利尊氏出家的法號為‘等持院殿仁山妙義大居士’。
高師盛好脾氣,一直麵含微笑,溫聲和語。他不生氣,不代表冇有旁人動怒,大河內國綱還想再罵,猛然聽見一聲叱喝,右側席位上起來一名武士。
叱聲極其響亮。
三河國人本正全神貫注聽高師盛與大河內貞綱辨答,猝不及防,頓時被他嚇得一驚,紛紛轉眼觀瞧。高尾花魁也是心驚膽戰,更嚇得好幾個膽弱遊女麵如土色,手軟無力,筷著、酒杯接連墜地,‘劈裡啪啦’,響做一片。
但見那人個頭不高,麵容瘦削,眉宇陰戾,捉刀而立,站在諸多豪勇武士之間,非但不顯得瘦小,反而自有一番威武氣度,便如淵渟嶽立也似,不怒自威。並未旁人,卻正是鹿島劍豪青木大膳。
吉良義時驚歎不止,道:“真武士也!”問高師盛,“此人便是那位鹿島新當流的劍豪?”
“正是!”
青木大膳嗔目吒喝,指著大河內國綱怒罵道:“死奴!我家大人關東名門,世代忠臣,幕府棟梁,你說亂臣賊子是指何人?虧你家還自稱家學淵博!要非吉良屋形公禮遇,虛席相請,我家大人豈會紆尊降貴,與你這等家奴為伍!”
“你以為我家大人再三容忍冒犯,便是軟弱無勝?乃是敬重吉良家足利連枝,幕府引眾,今川宗家的身份,這纔是我家大人敬仰謙卑的原因!死奴!不知懷恩,反而夾纏不清,狗仗人勢就是你三河武士的氣節麼!可笑之極!”
青木大膳不善言辭,這番話是旁邊小野忠明教他說的,未想到更加氣勢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