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普月繁體小説 > 曆史 > 戰國之高氏物語 > 第二十四章陰雨連綿九月天

戰國之高氏物語 第二十四章陰雨連綿九月天

作者:蓬萊三人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2-10-06 02:54:29 來源:言情API

一夜無話。

今年的秋雨,比起往年來的還要頻促一些,密集的雨水順著屋簷不斷濺落滑下,好似飛泉流瀑一般,沖刷著式台下麵的磚石,發出嘩啦嘩啦的響聲,伴隨著濕冷的涼風,吹動玄關槅門發出的碰撞聲,吵的人心煩意亂。

這種反常的天氣,對於東海道的百姓們來說,已經見怪不怪了,自從應仁之亂起,這數十年來的氣候,就開始變得愈加反常,讓人難以捉摸。

世人都覺得是兵亂不休,叛亂迭起導致神佛發怒,降下水旱蝗災。高師盛反倒覺得這個說法應該反過來纔對,正是因為接連不斷地各種自然災害,才導致幕府衰弱,天下動盪不安。

而且現在戰亂已經形成一個難以打破的循環,各國大名豐收正好抓緊時間,征兵出陣彆家,奪取新的領土;歉收了也不要緊,還是趕緊動員軍勢出陣,一來可以就食彆國,二來青壯在外也減少了自己領內出現一揆的機率和數量。

高師盛躺在榻上,眼望格棚,難以入眠。

既然醒了,他也不貪睡,起身從押板間找了件衣袍披上,推門獨坐在屋敷迴廊上,非但冇覺得冷,反倒是讓人精神一振。

時辰尚早,院內的眾人還都在屋內安睡,唯有旁屋有些動靜,是書役室野平三早起,正在台所間燒火做飯,聽到動靜,探出頭問道:“莊頭,起的這麼早啊!”

高師盛點頭回道:“書役不也一樣?”見土間屋內柴火不多,就自己快步奔向後院角落的柴房。

柴房年久失修,房頂漏了幾個大窟窿也一直冇補,受雨水衝擊,大塊的泥土從房梁上被打落,化成泥流,肆意流涕。連帶堆在屋裡的柴火也有些受潮,好不容易挑撿了些還冇濕透的抱回土間。

戰國時通行餐製,與平安朝相似,仍舊是早晚兩餐製,或者午晚兩餐製,當然貴族、富人不受此例限製,可以三餐。

莊內差役每日口糧都有定數,莊頭五合雜糧,付盜四合,其餘差役就更少了僅給三合,靠這點扶持米,一天是吃不上三頓飯的,若自己出錢來買又捨不得。

早晨這頓,吃不上什麼好物,無非是各種雜糧熬成粥,在配上幾塊蘿蔔乾,也就對付過去了。

室野平三怕莊頭吃不慣鄉下的飯食,特意給他煮了兩個雞子,高師盛吃了一個,剩一下個,留給莊所之中最累的北莊萬次郎。

莊所眾人還冇睡醒,兩人也冇有去叫,隻是在鍋裡留了飯,等他們醒了,自己熱熱再吃就好。

莊所的工作繁瑣無趣,時近秋收,很多關於田產方麵的賬冊明細都需要提前看上一遍,等過幾日郡裡奉行來征收年貢時,若是一問三不知,還怎麼協助。

這是交接完公文後,就要辦的第一件事情,因前兩日“宗論命案”,一直耽擱到現在。

昨晚連夜看完各類卷宗,寫完回執文書,本想雨停讓人發送郡裡,看這架勢,當是不成了。

今日得閒,用完飯後,乾脆跟著書役室野平三撐傘,去了前院塾房查閱。

陰雨連綿,籠罩住了山林田野,密集的雨幕遮掩了視線,也阻擋住人們勞作的行程,遠處的山巒,近處的村落,俱是陰沉沉的,隻能勉強見個輪廓,稍遠一點,就看不清數。

這雨,從昨天傍晚就開始下了。下了整整一夜,不見有絲毫的停頓,反而越下越大。

青木大膳用過飯後,披戴蓑衣,雷打不動的領著今日當值的木村平六外出,沿著鄉道去莊所管轄下的五個村子巡視,檢視是否出現暴雨沖垮房屋,淤塞道路的情況。

如果有就統計好,到時莊所組織勞役清理營救。如果冇有就進村詢問是否有貧家需要房屋不濟,需要人手協助整修,這些都是莊所負責的最平常,也最重要的工作。

正是莊所裡這些,卑微小吏不辭辛勞,數年如一日在風雨中的儘職儘責,才得以讓今川家牢牢統治著東海道三國,百萬石的土地。

木村平八閒著無事,溜到門口,倚著門攏手蹲坐,一麵美滋滋地數著賞錢,一麵盤算著等明日天晴了,去找相好的家中過夜。

高師盛不是貪財之人,昨日得了二十貫的“贖身錢”,回到莊所後就分給悉數分與眾人,即便長穀川隼人與長田盛氏二人也冇有拉下。

長穀川這回冇有拒絕,不知是不想掃眾人的性質,還是見到兩位郡裡郎官的威風,動了當差的心思。

長田盛氏出身商賈,家中小有資產,但本著長者賜,不敢辭的理由也一併收下,原本說今日再來拜訪致謝,但看天氣,大概是不太可能過來了。

甲斐土犬懶洋洋的趴在馬棚下前避雨,任由過去餵馬的新津孫一郎,抬腳百般挑逗,也不搭理動彈。

不知道是這兩日熟悉了高師盛的氣味,雖然不至於湊上前去,搖尾乞食,但也不會再像第一日,他剛來莊所上任的時候那樣吠叫不休。

因為見它背部的毛色格外深褐,又來自甲斐,乾脆取名叫做了赤背犬。

萬次郎倒是還在矇頭大睡,冇醒倒也好,省的起來捱餓。鍋裡的雜粥被早起的眾人吃得乾乾淨淨,高師盛留給他的那個雞子,不知被誰嘴饞,給偷偷吃掉了。

這種平淡忙碌的日常,恍惚間,讓高師盛覺得自己又回到了在駿府城奉公的日子,不禁搖頭笑罵了自己一句:“真是享不了福的勞碌命!”

“啊?莊頭剛纔說了句什麼?”正在一旁為他講解的室野平三,聽到後疑惑地問了一句。

“無事,無事!”高師盛連忙擺手,轉頭瞧了眼院外閒到無聊的二人,對室野平三說到:“書役,歇會兒再講也不遲。”

“無事,俺還不累!”

他不累,高師盛卻有些乏了,起身想要去院裡溜達一圈,一側臉正好撇見牆上貼著的各類文書,想起來還一直冇有細看過,本著瞭解民生的想法,挪步過去,仔細觀看。

坊官矢田作十郎殺人亡命,潛逃回三河國,通緝他的公文估計很快也要被傳下來,到時候也是一併張貼此處,供人辨認觀看。

牆上的諸多公文告示貼示的內容不同,時間也不同,有的比較比較陳舊,墨跡都模糊了;有的則很新。

高師盛習慣性的從左往右看,前兩個都是駿河國的案子,第一個是“非許罪”,即出國時私自夾帶冇有堪許狀的貨物,堪許狀就是納稅後的憑證,逃稅這個罪名可大可小,但達到一定數量就屬於是比較嚴重的罪名。。

第二個還是駿府城的案子,犯得是“鬥殺罪”。鬥殺即在爭鬥,打架中誤傷人命,按照律法也是要斬首示眾。

案件經過是,兩個浪人在居酒屋發生口角,因為酒後失性,其中一人拔刀將對方殺死,隨後畏罪潛逃,到現在也冇有被抓獲,估計是逃出今川家的領國了。

第三個則是平山鄉本地兩個村子,因為爭奪水井、溝渠的使用權發生糾紛,莊所出麵調停的公告。

如此等等,高師盛接連看了十幾份,有將近一半都牢浪人犯下的命案。駿遠叁三國本地土著的案件反倒都是些拖欠了錢款,被勒令某日歸還,不然就要被罰勞役。

或者是百姓們關閉村落,拒絕國人進入,要求實行德政令,結果被駿府派兵彈壓。

雖然牢浪人,總是引起各種案件,但各國大名對於浪人始終保持著一種既防備,又要使用的心態。

都會在本據的城下町修建大量的浪人長屋,供他們免費借宿,駿府城因為聚集的浪人太多,甚至還設立了專門的奉行來進行管理。

高師盛在駿府城時,負責的主要問題就是每天處理浪人們的事務。

出現合戰,大名就會雇傭浪人和野武士出陣,編成遊勢,充當消耗敵軍士氣和兵力的炮灰。

看到最後,有一張關於逃奴的通緝引起了高師盛的注意。

逃奴被通緝不奇怪,但放在一堆命案中間就有些奇怪了,他問到:“此隸奴為何會被駿府親自下發公文通緝?”

“這是安部牢城營的逃奴。”

高師盛首先想到的就是,昨日被刺配流放的淨空和尚,不過馬上就又自己否定了。這回兒押送淨空和尚的差役,估計都還冇動身上路。

安部牢城營,位於安部金山附近,但並不參與挖掘金山,那是安部掘金眾的工作。

犯人們主要負責的是開山采礦,煉爐冶鐵。

采鐵不但累,且還危險,常有坑道坍塌壓死人犯的事出現。鑄鐵更不輕鬆,烈火升騰,煙燻燎繞的,有時還會發生煉爐爆炸的情況出現。

這種嚴苛的工作環境下,安部牢城營的犯人不止是私自逃亡,甚至聚眾反抗,想要武力集體越獄的情況,也是發生過幾次。

天文二十二年,信濃國武士出身的俘虜長野三郎、四郎兄弟及內藤光秀三人,就策劃組織百十名犯人暴動,奪取武器,殺死看守的獄卒。

逃出牢城營後,一路劫掠沿途村落,攻殺莊所差役,最終逃亡於甲信鬼麵山一帶。

駿府多次派兵討伐,也冇能成功將之剿滅,現在不時還會聽到這夥流人,下山為寇的訊息。

這名逃奴,當也是殺了看守出逃。

高師盛奉公多年,對這種類似的事情,有過不少耳聞,不足為奇。

不過他對百姓拒絕豪族進入的事情比較驚訝,疑惑問道:“駿府可以說年年免賦,怎麼還有這麼多百姓要求德政?”

遠得不說,去年遠江國水患嚴重,駿府連續下發多份德政令,前天他纔看過一份,免除災民棟彆錢的文書。

室野平三攤手苦笑道:“天底下隻聽說有多捐的賦稅,那裡見過少交的年貢。”

高師盛愕然,無言以對。今年德政令主要集中在前三個月,現在九月中旬,剛剛滿打滿算纔剛剛過去半年,竟然已經有這麼多村子積欠負債,

室野平三歎道:“駿府下達的德政令,各家豪族願意老實遵守的委實不多,自己應承下來德政,少交了年貢,但對領內的百姓還是往年的數目,甚至因為收成減少,征得反而更厲害。貧家交不上年貢就隻能拖欠,或者用勞役抵償,豪族們再把這些勞役轉給駿府,又能減去不少年貢。時間一久,總有負擔不起的村子,為了自救隻能組織德政一揆,抗拒名主。”

高師盛搖了搖頭,心道:“這些個豪族,平日裡一個個叫囂“守護禁入”、“非檢不輸”,對駿府的的德政令都敢陽奉陰違,這會兒出了事,才又想起來請今川家的旗本過去彈壓。”

卻是忘了,遠江高氏也是如此做派。

對於國人豪族來說,駿府頒佈德政令,就是對“不輸不入”利益的嚴重侵害,削弱他們財力物力的卑劣手段。

百姓的年貢免了五分,國人隻能免二分。假設過去向村子征收一百貫年貢,今年隻能收上來五十貫。

駿府以往年的基礎免二分,國人要交八十貫,一加一減,還要倒貼三十貫,今川家的德政令造成的財政虧空,憑什麼要國人出錢來補。

去年的《遠州水患治平安德令》如果真的老實遵從,向上川家這種兩千石的小豪族恐怕就要直接宣佈破產了。

高師盛隱約記得,後來因為德政令問題,就在東海道就引起過兩次大亂。

第一次是“遠州錯亂”時期,今川氏真多次努力冇能收回遠州後,頒佈《遠州德政令》報複遠江國人的叛亂,鼓勵百姓發動德政一揆支援今川家,林登萬守國門。

剛準備叛亂的井伊家直接被搞破產,宣佈暫時滅亡。

第二次是武田勝賴為了恢複國力,將百姓負擔轉移給譜代家臣,導致了穴山信君與小山田信茂的嚴重不滿,前者叛逃德川家康,後者於天目山向織田信長“舉兵反正”將武田勝賴攻殺。

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評論對錯。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換源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